央广网天津4月27日消息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市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尤其是在完善市、区、街道三级网格化管理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组织引领、平台支持、制度完善和技术保障,取得了丰硕成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当前的社区工作中,一方面是社会各界对社区逐渐增强的期望,另一方面却是社区居民间逐渐陌生的关系,特别是在城市社区中,居民间互不相识甚至成为一种常态。但社区中大量的公共事务,诸如业主委员会选任、物业选聘、园区建设、房屋公共部位维修等,都需要利益相关的居民们共同决定,甚至是反复探讨,还有一些矛盾化解、隐患治理工作也需要一定范围内的居民配合。
而社区网格化管理就为这种沟通与配合提供了新的组织形式。在社区网格员的引领下,楼栋长、志愿者等归集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并与网格员沟通,社区居民也可以通过召开议事协商会,发掘内部资源,商讨解决公共事务,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小网格解决大问题,以网格作为承载各种资源、吸纳治理力量的平台,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一是社区网格化管理使治理手段及资源有的放矢。在“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的治理思路指引下,社区被划分为一个个网格“分战区”,秉承“属地管理”的原则,依托“吹哨报到”工作机制的优势,社区网格员和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分工明确,网格中最贴近群众的民生琐事也能够被相关职能部门关注,实现公共资源的精准下沉,有效解决民生问题。同时,得益于“津治通”全市一体化社会治理平台,网格员发现的问题可以通过手机一键上报,并在各级网格中心的平台上快速流转,实现“线上吹哨,线下报道”的效果,全程闭环管理,跑出了为民服务的“加速度”。
二是社区网格化管理客观上拉进了社区与居民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距离。在网格员的引导下增进居民对共建共治共享的价值认同,促进结成社区利益共同体,集体的意志有效贯彻给居民,居民的潜力被充分发掘,能够以“党委领导、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局面解决社区治理难题。
三是社区网格化管理有效利用外部力量与内部力量。社区网格虽然是政府科层制管理模式在基层的一种延伸形式,但是当发生难以解决的事件时,社区网格又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织范围,快速转变成扁平化管理模式,主要领导靠前指挥,组织调配多方人力、物力,政府资源与社会力量相互配合,达到协同共治的效果。社区网格化的优势在疫情防控,特别是处置突发疫情后封控区管理工作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社区网格化正是这一体系的生动实践。一是以党建共建为引领。社区党委在社区工作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社区党员主动报道、下沉,通过网格员加强与社区党委沟通,接受党委领导,在日常生活中贯彻党委的意志,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身边的群众。另一方面,辖区单位的党组织与社区党委组成共建单位,向着党委擘画的方向发力建设。二是以“向群众汇报”为抓手。服务事项来自于群众,服务成果向群众汇报,接受群众监督。近年来,天津市各级政府打造“向群众汇报”工作机制,打通了群众与政府沟通的渠道。处于最基层的社区和网格,具有与群众联系的天然优势,借助于微信群和小程序,网格员可以随时向网格内的居民们汇报,特别是一些便于解决的民生琐事,更是能做到立行立改,随改随报,从而拉近与居民之间的距离。三是以技术手段为支撑。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使基层治理更加可视化、便捷化、精细化。依托于“津治通”全市一体化社会治理平台,网格员通过手机APP即可对网格内发现的问题进行上报,并对反映件转办全过程进行监督。普通市民也可以通过“津心办”APP或小程序的“随手拍”功能报告身边的隐患问题。一些区、街道、社区更是采取物联网技术,利用智能穿戴设备、报警器等关注“四失五类”人员,监测商铺用电、用气安全,所有信息都能通过数据平台发送给各层级管理者,辅助做好人员管理、安全监测和指挥调度。
时至今日,天津市社区网格化建设已经融入居民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晰”的社区治理网络被编织得愈发精细。以“九全”工作机制为代表的制度设计贯穿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全过程,也为社区网格化建设指明方向。在未来,进一步加强社区网格化还可以从统一指导、人才选拔、技能培训、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入手。(作者:天津市河西区尖山街瑞江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姚桂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