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如今电力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给人们带来的许多的便利,但是事情都是双面的,电力也有其危险消极的一面。人们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也表示如果电力出现故障就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恶劣影响,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更好的保证城乡配电网络能够发挥最大的价值,应该对配电网络的安全进行严格的管理,并采取多方面的措施防治意外的发生,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定期进行配电网络的安全检查,尽可能的减少特殊情况的发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城乡配电网络的安全管理制度,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配电网络的安全运行,才能更好的为城乡地区带来便利,促进城乡地区的不断发展,不断减少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异,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城乡配电网络的安全管理是非常复杂而又重要的事情,配电网络的安全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正常用电,严重的甚至威胁到了电网维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电网有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应该落实到位,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到配电网络安全的管理。配电企业的领导人员对配电网络的安全管理认识深刻,也抓的比较紧,但是有些基层的工作人员并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常常出现应付的情况,而且配电网络的管理任务繁重,涉及的方面比较广,无论哪个环节落实不到位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失,这样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极有可能出现人员的伤亡。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即使有领导下来检查,如果基层人员刻意的隐瞒,这样也不会检查出什么问题,就会留下潜在的威胁,尤其城乡地区这种处于基层的地方,这就容易造成配电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的不到位,以致城乡地区的安全隐患也比较严重。
在城乡地区的配电网络基本都是归于供电所的管理,对于工作的的统筹安排没有一个良好的方法,城乡配电网络中的抄表、核对、收费等关系到配电企业的经济效益,而配电企业对于这方面都有相关的硬性指标,这样就容易造成工作人员的顾此失彼,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对配电网络基础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就变得有名无实,就变成了人们常说的走过场,这样就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对于城乡配电网络基础设备的维护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只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才能做到配电网络的安全,而城乡配电的管理人员对设备的运行状态模糊不清,即使出现问题有时由于工作忙而一拖再拖,除非遇到报修的才不得不进行处理,这样很有可能造成配电设备突发事件的发生,导致更加严重的问题,严重威胁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对于城乡配电网络的安全管理单位,基本每年都会签署相应的安全保证书,但是这些都太过于注重形式,如果出现事故或者问题,就集中工作人员进行整顿,当初的安全保证书也不知道该怎样进行实施,根本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城乡配电网络的安全管理没有可靠的保障,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还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影响,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为了更好的保证配电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应该设立一个专门的监管部门,对相关的安全制度的落实进行监管,这样就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因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而产生的安全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城乡配电网络的安全管理。设立监管部门可以有效的确保配电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这样基层的配电网络安全管理才得得到有效的控制,为城乡地区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用电环境,还能确保配电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配电企业的不断发展,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有效的解决城乡配电网络基础设备维护不周的情况,应该增强城乡电网维护人员的素质或者组织专业的人才对城乡配电网络的维护以及定期的检查,这样不仅能解决基层人员在电网安全管理上的漏洞,还能不断提高城乡配电网络运行的安全性、灵活性、可靠性及经济性,促进配电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这样进行系统的电网设备维护才能为电网的正常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合理的安排城乡配电网络的运行方式,有利于降低配电网的损耗,不断提高电网企业的经济效益。
为了更好的完善城乡配电网络的安全管理,不仅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还要确保工作人员有相关的安全有意识,这样才能从根本解决人为原因带来的配电网络安全隐患。对配电网络的工作人员进行不断的教导,让他们明白自己应该具有的责任和义务,这样才能让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更加上心,工作的效率提高了,才能保证配电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更好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这样才能减少在工作中出现的错误,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
为了更好的完善城乡配电网络的安全管理,应该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对城乡的配电网络安全进行定期的总结,出现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到其中存在的原因,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不断提高配电网络运行的安全,从而刺激配电企业的健康发展。在进行安全总结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进行全面的分析,这样才能更改好的完善配电网络安全的管理,并且在总结中研究出下一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这样在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总结,才能好明白配电网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样不断的进行分析研究,才能更好的完善城乡配电网络的安全管理,保障配电企业的健康发展,刺激城乡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进步。
本文通过对城乡地区配电网络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条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城乡地区不断完善配电网络的安全管理,促进配电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保障人们正常的用电需求,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
[1].张兴凯;网改中配电网优化无功能补偿分析[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10年
[2].王伟;电网投资规划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中压配电网络结构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逐步深入到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成为新的生产力形式,这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一些学者指出,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转变了传统的社会发展模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将逐步导致人类发展轨迹的转型。正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与人民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才由单纯的技术层面上升为公共安全层面,成为了各级公安机关监管的重要领域。(二)计算机网络安全水平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能够产生直接影响。正如前文所述,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型动力,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如果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监管不力,那么将直接导致国家和地区发展停滞,甚至面临崩溃,这绝非危言耸听。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核心机密都是以电子信息档案的方式进行储存和管理,如果一旦出现计算机网络安全事故,入侵者可以获取到国家核心战略机密,或者对其进行数据修改,那么将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三)计算机网络安全监管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法治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时间较晚,总体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计算机网络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非常健全,政府和公共安全部门也都将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视为头等要务。美国颁布了《计算机安全法案》、英国也制定了《网络安全法》等等[2]。相比之下,我国现阶段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监督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和补充。
计算机网络安全监督既包括对网络硬件和软件畅通运行的监督,还包括对网络信息、数据传递等行为的监督。应当说,目前我国主要采取的是“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各级公安机关、政府职能部门等都在履行计算机网络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各部门之间按照职能分工,分别负责不同的监督内容。在我国公安机关内部,网络警察已经成为新的警种,直接负责网络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虽然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监督工作机制已经初具规模,但不能否认的是,现阶段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监管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监督法律制度不健全。当前,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监督法律机制不健全是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虽然我国近年来相继颁布了《计算机安全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和规章制度,但是从总体上说,还没有专门性的相关法律作为执法的根本依据,公安机关在履行监管职责的过程中存在着上位法依据不足等问题。此外,司法机关在审理计算机网络安全相关案件的过程中,大都借鉴一些散见于其他法律中的条文作为审判依据,而这显然导致了司法效率低下等问题,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监管法律机制亟待健全。(二)不同监督部门之间存在职能交叉,导致总体监管工作效率不高。由于现阶段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监督主体并非唯一,不同监督主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监督职能交叉,在遇到具体案件的过程中很可能出现监督主体不明确、监督效率差等一系列问题,从而给相关案件的侦破和处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和影响。(三)计算机网络安全监督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应当说,计算机网络安全监督是一项具有高度技术性的工作,对于公安机关来说,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和高度专业化的执法队伍。而从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地区的公安机关网络安全监督机构的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监督手段相对单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公安机关对于网络安全监管的工作水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为核心、以加强基础工作为重点、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为主线,不断保持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综合治理的较高满意率和较高的安全感水平。围绕社区党工委、街道办事处的整体工作目标,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工作中,以轨道交通市政动迁和重点地区集中整治为工作核心,以开展平安社区建设为重心,为地区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
社区平安建设的目标任务是:维护地区社会治安秩序;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深化法制宣传,加强法制教育;进一步开展与“”等组织的专项斗争;保持社区矫正工作在全市的领先水平;打好“三年禁毒人民战争”。第一阶段是通过宣传发动,明确任务,落实措施,实现先行突破,将小区创建成率先达标的“平安小区”;同时创建一批率先达标的“平安单位”,使创建达标的“平安小区”、“平安单位”达到以上。第二阶段是年,通过整体推进,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创建能力,使创建达标的“平安小区”、“平安单位”达到以上。第三阶段是年,通过巩固成果,攻坚克难,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提升创建水平,使创建达标的“平安小区”、“平安单位”达到以上。进而为创建成“平安社区”打下坚实的基础。围绕平安建设目标任务,通过分步实施、梯次推进,争取社区“五大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即: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和谐的人居环境、安全的生产环境、有序的经济环境。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稳定工作也面临了许多新的情况,年街道创建平安社区工作要适应新形势,把握主动权,要深化创建活动、强化制度管理、构建三级网络,使平安创建活动取得新成效。
1、深化创建活动,即深化“平安社区”“平安小区”创建活动。开展以加强居民住宅安全防范,及时化解各种纠纷,减少案件发生为主要内容的“平安小区”建设;以落实内部安全保卫措施,防范各类案件发生,减少各种安全事故为主要内容的“平安单位”建设;以加强区域安全防范,及时处置各类矛盾,提高社会面治安防控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平安社区”建设。同时以平安社区建设为重点,带动平安小区、平安单位的创建,推动全社区平安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首先要将创安工作不断引向深入。继续扎实开展平安社区、平安小区创建,要进一步加强整体规划、重点推进、分类指导、全面考核的工作机制,要把创安工作向社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延伸;向治安复杂地区、重点场所拓展;向提高科技含量和加强防控能力方面发展,切实提升创安工作实效,提高创安工作水平,保持创安工作全覆盖。其次建立健全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平安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齐抓共建,要把平安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做到每项工作有专人负责,每项措施有部门落实。
2、强化制度管理。一是领导责任机制。在区委、区政府、区综治委的领导下,由街道党政领导任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其他领导承担各自职责范围内的责任,进行工作目标分解,领导责任签约并检查督办;二是实事推进机制。每个阶段(年)把群众有需求、能感受、能参与的重点问题列为实事项目,加以落实解决;三是联建联创机制。将平安建设与社区党建、文明社区创建、和谐社区建设以及社区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组织一起、指标一体、推进一致,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见效;四是工作保障机制。建立平安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平安建设专项经费,保证平安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五是考核奖惩机制。制定考核项目和标准,每年年中组织讲评,年底进行考核,对平安建设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及时宣传发扬,对工作不力或严重失误的通报批评。
3、构建多级网络。即社会治安巡控网、群防群治防范网、安全检查监督网和矛盾纠纷调解网。社会治安巡控网:建立由社区民警、治安巡逻网格警、社保队员组成的社会面网格化巡控网络。群防群治防范网: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是加强社会治安防范的有力保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平安创建活动的积极性,积极发挥在职党员、干部特别是老干部、社区志愿者和物业管理机构在群防群治中的作用,形成有效的群防群治防范网。安全检查监督网:有效整合消防联队、安全监督员、房屋租赁协管员、社保劳动监察队伍等专职队伍,建立健全社区单位安全监督员队伍,实现全覆盖的安全检查监督网。矛盾纠纷调解网: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民间纠纷调解中的作用。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民调解三级网络,积极探索由专职社区民警参与日常民间纠纷调解的新模式。
今年要抓好与居民生活相关的五项实事,这些实事项目对应的问题都是与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群众比较关心,反映比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就会为社区平安建设打下较好的基础,让平安建设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这五项实事是:
(一)建全队伍,完善网络。充分发挥街道处置中心的作用和将建成的社区事务“一门式”的功能,强化网络化、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积极发挥地区党员、居民的积极性,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群众治安防犯队伍要进行调整的整合,加强队伍的培训,编织治安信息员网络,做到点、面结合,对社会治安突出问题能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确保社区一方平安。
(二)建立来人员和房屋租赁信息管理队伍。加强来沪人员管理,建立外来人口和地区房屋租赁管理的两级信息平台。今年街道将合同公安、房地、城管等部门组建一支地区外来人员和房屋租赁管理队伍的工作网络,并建立来沪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市政府制定的“居住证”、“租赁房屋管理”两大制度的落实。真正做到“管房、管证、管税、管人”。
东区是攀枝花的中心城区,人流、物流、信息流量大,治安形势、社会管理难度大;经济社会关系复杂、影响稳定的因素较多。近年来,东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针对东区实际,以建设平安东区为总抓手,大力实施实施“一二三四五”工程,为工业强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辖区人民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营造了和谐稳定的治安环境。
“一岗双责”抓稳定。我区把维护稳定、保一方平安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的政治责任,作为检验领导干部是否讲政治、讲大局,是否贯彻“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准,全面落实各级领导“一岗双责”制度,实施“一把手”工程,在全市率先聘任各派出所所长任所在街道(镇)的副主任或助理,做到领导力量、工作合力、经费投入、责任分解、检查督导“五个到位”,切实增强实效。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对综治工作做到“三舍得、四优先”:舍得派人、舍得拿钱、舍得出时间和精力,研究工作优先、解决问题优先、待遇保障优先,工作措施落实优先。区、街道(镇)财政每年都拿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经费,2005年我区仅专职联防队建设就投入100万元,为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物质保障。综治委20余个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积极主动地参与全区综治工作的实施、研究、督查、指导,2005年仅冬旅会期间各成员单位参与维护治安和稳定的工作人员就达600余人次。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度、重大案件防范责任查究通报制度,实行可防性刑事案件的“倒查”制度,从领导机制上保证了各项平安创建措施的落实。
两措并举抓打防。我区始终坚持打防结合,以打开路,以防为主。把“严打”作为综治工作的首要环节,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立足治安形势,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把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区域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坚持滚动排查,滚动整治,抓反复,反复抓,落实长效管理措施,深入开展“打击两抢一盗”、“打击盗窃市政公用设施”等一系列专项斗争,在攀钢周边、渡口桥南、铁路沿线等地段进行重点整治和专项治理近百次,严厉打击突出刑事犯罪,切实改善治安混乱区域治安面貌,做到整治一点,平安一片。深入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全力抓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各街道(镇)10支专职治保巡逻队100余名,辖区58个社区均成立社区警务室,均组建社区治保巡逻队,均制定本社区实际的治安防控方案,部分社区还有党员义务巡逻队、老年义务巡逻队、治安积极分子巡逻队和文明劝导队,大力加强护厂护校、护楼守院、门岗值勤力量建设,不断督促有关单位、部门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形成专群结合、点面结合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网络,收到实效,2005年1-10月,我区“两抢一盗”刑事案件发案比2004年下降4.5%,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三级网络抓调处。在全区建立了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区级网络主要由区综治委牵头,20个有关部门参加,成立领导小组,抓好全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调度、协调,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公开接访制度、政法部门“四长”接待日制度等,解决重大和疑难矛盾纠纷;街道(镇)级网络主要是由各街道(镇)成立立调解领导小组,采取“民情日”、“干群对话日”、“民情调研”等方式,变群众为干部“下访”,发挥主阵地的作用,将主要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阶段;社区(村)级网络由各社区(村)、单位设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办公室,各责任区、住宅楼区、商业网点设立调解员,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到职工、群众家中,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将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化解在最初始状态。三级网络坚持区级每月、街道(镇)、社区(村)级每半月集中排查调处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保证了信息畅通,不出问题,从源头上巩固了防范机制。
四项结合抓管理。常住人口管理——服务与宣传教育结合。向社区居民发放警民联系卡,加强邻里纠纷调解和社区稳定工作,积极搞好社区低保、社区就业、社区文体活动,通过良好服务建立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同时,在服务中加强法制宣传与综治宣传,推行进法制宣传与综治宣传进社区、进楼栋的“双二进”宣传策略,大力表彰见义勇为行为,积极组织辖区居民群众进行义务巡逻,切实增强社区居民的法制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调动了辖区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积极性。流动人口管理——经常性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如何管好流动人口、减少流窜犯罪是我区治安管理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在区、街道、派出所、社区警务室、社区(村、单位)之间形成了贯通上下、联动左右的管理网络,变公安机关独自管理为综治、公安、计生、房管等部门和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做到底子清、分布明,切实加强流动人口和租赁房屋的规范管理。重点人口管理——改造与帮教相结合。对刑释解教人员“安其身、暖其心、正其人”,走出了一条“管理教育—技能培训—妥善安置—走向新生”的新路子,使重新犯罪率降到3%以下。社区和小区管理——治安承包与服务相结合。积极开展创建“平安社区”、“平安小区”活动,按照“民需我办,民求我应,民困我帮”的原则,加强幼儿园、社区门诊、门市部、文体活动室等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既增加了居民的安全感,又发展了社区服务业。四项管理措施的落实,使群防群治网络机制得到有效巩固。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广泛普及,移动互联网以其泛在、连接、智能、普惠等突出优势,有力推动了互联网和电子政务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创新发展新领域、公共服务新平台、信息分享新渠道。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金保二期”的基础上提出并制定了 “互联网+人社”的口号和行动计划,是加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增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效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互联网+人社”业务快速发展,人社部门不得不去面对日益严峻网络安全问题,网络黑客和病毒的存在使得网络数据信息的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给整个社会或个人带来较大损失。网络安全成为悬在“互联网+人社”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迫切需要通过合理的架构设计和防御策略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使互联网技术能够更好的应用到人社领域。
自人社金保专网建立以来,经过金保一期、二期的不断升级,业务网络发展到了覆盖全国、联通城乡的多级分层网络,趋于业务覆盖面、信息安全和稳定的考虑,网络和业务全部基于专网、专线、专用的架构,在这一封闭的结构中,网络安全得到基本保证。
随着社会和政策业务的不断发展,这种架构显现了越来越多的局限性,因此在金保专网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互联网应用,业务向互联网模式转变。但是由于前期的深度封闭化运行,人社业务在网络安全方面明显落后于互联网开放水平,在由专网运行向互联网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较榧手的问题。2016年度,人社领域在互联网应用集中爆发了诸如业务逻辑漏洞、数据泄漏、网络渗透等一系列安全事件。
人社互联网应用布署完全基于原有专网结构改造,仅仅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业务区域,整体网络结构缺乏全面性的网络安全考虑和设计。网络结构模型通透、简单,安全防护层级较少,安全策略设计因考虑不周失守后,极易全网渗透。
出于对业务系统稳定性的考虑,前置应用、中间件等基础容器升级滞后,版本较为老旧,软件漏洞未能及时修复。
金保专网从建立初期至今,普遍依据现有相关法律规定购置和布署了各类安全硬件设备,例如早期网络物理隔离GAP(网闸)、防火墙、病毒防护等,基本依靠预定义规则防护,如今入侵破坏手段层出不穷,此类设备难以动态、完整的分析网络数据流,无法做到有效防护。网络设备本身可能有一些安全问题,缺少对硬件设备的防护措施。
人社系统业务逻辑复杂,为保证覆盖各类事务和业务流,普遍使用大而集中的开发架构,很难做到最小化布署,无关业务接口和软件代码容易外泄。
在原有人社专网保护环境下,业务系统仅对预定的机构、窗口和相关人员开放,使用人访问控制较为容易,封闭的网络和应用环境致使开发过程中对代码审核、字符I/O过滤控制相对薄弱,应用本身可能出现BUG缺陷。在互联网安全系统中都会存在一定的漏洞,有的是设计人员故意为之,为了能够再出现意外的时候,管理人员顺利进入系统中。但是这样的漏洞常常被黑客利用起来,许多非法入侵的人有了更多攻击系统的便利条件。有的时候破坏者会通过这些漏洞发出较多的链接,以此来增加系统的负荷,出现请求超时的情况,从而严重影响网络系统的正常使用。
互联网应用发展初期普遍采用较为原始的HTTP协议布署,信息流明文传输,攻击者可截取数据报文或伪造站点劫持用户访问,造成数据信息泄漏。部分需明确访问群体的关键应用难以控制。
现有业务应用日志、安全日志、设备日志等信息仅发挥排错作用,未形成集中的日志审核措施,关键问题无法做到实时发现和处置。
如图1所示,在保证原有金保网络和人社业务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互联网应用对网络结构方面的新要求,把整个业务流模型按处理逻辑区分为“前置应用-数据交换应用-中间件-核心数据”四个区域,细化区域间交互接口逻辑,边界和各区域之间布署安全防护设备和策略。网络准入方面依据“仅允许”思维设计,细化业务访问URL和路径,最小化开放。区域间接口调用路径采用双向地址转换技术隐藏各区域真实IP,各区域IP、路由信息独立同时设置黑洞路由,未匹配到转换策略的数据报文一律丢弃。
3.2 安全防护多样化、透明化,布署可动态识别、完整分析的防护措施,杜绝设备缺陷
如图2所示,边界、前置应用及中间件区域侧采用双层防火墙,两台防火墙各自IP、路由信息独立不关联,仅识别直联网络,安全策略采用“仅允许”模式设计,数据报文通信需经过DNATSNATDNAT双向、多次NAT转换,阻断直接网络访问并隐藏网络细节;防火墙采用不同品牌,杜绝设备可能的相同底层缺陷。
设置应用识别分发,用户访问应用一律经由应用精确匹配URL和二级路径,触发式响应用户访问;未匹配至策略流量引导至蜜罐系统记录分析,杜绝恶意扫描,亦可设置联动选择性屏蔽恶意访问的源IP。
防火墙间透明化布署IPS动态识别入侵防御和WAF应用安全防护,对应用层入侵手段诸如SQL注入、溢出攻击、暴力破解等识别阻断,同时配置仅允许NAT后的数据报文通过;保护防火墙设备本身不被入侵。
中间件、数据交换和核心数据区域间布署防火墙,依据控制需要设计安全策略;对区域内和区域间流量进行镜像存储,交予IDS系统对流量拼接重组,综合识别并分析,检测发现可疑流量记录告警。
3.3 互联网应用访问通信全程加密,杜绝数据泄漏;关键应用双向加密认证,控制访问群体
如图3所示,互联网+人社业务应用全部实现基于用户、密码认证。普通公众类查询服务用户群体广泛,采用单向SSL认证加密,使用全球可信证书颁发机构颁发的数字证书配合布署应用,实现站点可信认证、通信过程加密;交易、经办类业务等关键服务访问模式相对可控,采用双向SSL认证加密,搭建私有CA体系,针对特定应用用户或终端颁发私有证书,在接口调用、用户和终端访问时要求对方提供证书,实现站点可信认证、通信过程加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接口使用者、用户或终端的身份、有效期进行认证。
互联网应用严格最小化布署,剔除无用代码及组件,把控好代码审核,尽可能减少软件本身缺陷;制定软件升级和修复计划,在做足兼容性、稳定性测试的条件下按计划升级软件版本,及时修复漏洞。
建立集中监控告警系统,所有应用、软件、操作系统、设备日志集中管理,设计日志分析规则,实时分析所有对象在可用性、安全性方面状态;配置多样化告警,针对不同级别告警实现窗体消息、邮件、短信甚至联动等自动化安全预警。
改变每个新的和现有系统中的所有默认密码,密码应使用随机密码生成软件生成,每三十天更新密码一次;所有内网主机关闭远程登录功能,屏蔽telnet应用,将尝试登录认证失败的次数设置为一个特定的值,当超过规定的次数时将自动关闭该账户。
如今,攻击者可以肆意利用的工具多于以往。而且,他们还会狡猾地适时选用各种工具,牟取最大利益。移动终端和在线流量激增,让攻击者如虎添翼。他们不仅有更大的行动空间,所能利用的攻击目标和攻击手段也更加广泛。
面对日益扩大的威胁形势,人社部门可采用大量的策略来应对这些挑战。一方面,可以购买各种独立工作的同类最佳解决方案,来获得信息和保护。另一方面,可以招募人才成立安全团队。要完全阻止所有攻击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限制攻击者的行动空间,来抑制其对人社信息的危害,从而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和威胁的影响。作为一种可行的措施,我们可以将所有安全工具简化为一套互联的集成安全架构。在自动化的架构中配合使用集成安全工具,可简化检测和缓解威胁的过程。
网络安全技术不再是单一技术壁垒,它会存在于互联网全面性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各类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以往个体式的安全防护已经无法满足需要。互联网发展提倡数据共享,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等,最终所有网络安全信息、知识库集中于云安全,借助大数据精确分析匹配,针对性的安全防护策略和联动机制将会成为主流。
“互联网+人社”战略为人社网络安全领域带来从观念意识,到技术、管理、监管等多个层面的全新挑战。面对“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安全需求的大幅提高和升级,如何把握时代机遇,为“互联网+”时代整个社会经济安全、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是信息安全领域需要思考的新课题。
本文讨论了“互联网+人社”公共服务的背景下人社领域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从网络架构设计、边界防护、通信加密、代码审核和日志监控等方面,分别提出具体的网络安全策略,给出了人社网络安全架构设计方案。本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入侵攻击的风险,为互联网+人社公共服务提供了一种安全的访问手段。但是,网络安全技术不断发展,黑客入侵手段层出不穷,网络防护的策略和架构设计也要不断迭代和完善。
[1]宁向延,张顺颐.网络安全现状与技术发展[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5):49-58.
[2]陈鑫杰.浅谈如何构建安全计算机网络[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
[3]孙小芳,李妍缘,朱劲松,时存.网络安全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J].电子制作,2014(20):135.
[4]张康林.网络安全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04):176+179.
朱忠池(1974-),男,山东省潍坊市人。硕士研究生。现供职于潍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从事信息化管理工作。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区的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区的行政效能水平,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全区电子政务推进工作会议,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全区性的会议。等下,姜书记以及省信息中心和市信息办的领导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一定要认真领会,狠抓落实。下面,我从全区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三个方面,作一简要的回顾和部署。
近年来,我区以推行街居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和行政中心搬迁为契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打造“数字**”。经过一年多的运作,电子政务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在全区各部门的支持协助下,以建设我区党政机关内部“信息高速公路”,构筑全区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大平台,实现区各级网络互联、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安全管理为目标,不断完善网络与硬件设备建设,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主要做到了以下“五个一”:
电子政务是一个包括基础网络、各种业务系统、信息资源在内的综合工程。完善的网络体系是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基石。为此,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在考察调研的基础上,一次性投入400多万元打造全区党政信息网。目前,全区党政信息网改造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区、街(镇)、社区三级网络体系架构已搭建完成,实现了区行政中心与街道(镇)、社区的全面连接,与市党政信息外网与内网的连接,一套完整的党政信息内网与外网已基本建立,电子政务硬件设施基本到位。
网站是政务和群众互动的平台,也是**提升形象、开展对外交流的平台。为发挥好这个平台作用,区委、区政府开展了区、街、社区三级网站建设。区信息中心在完成区政务门户网站初次改版的基础上,近期正式启动了再次改版工作,并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网站徽标。区政务门户网站点击率累计达13万多人次;全区11个街道(镇)、38个区直各职能部门和95个社区的子网站建设已全部完成。通过建设,各子网站具备了信息、便民服务、信息交互等功能,已日益成为政府对外信息的窗口和听取民意的重要渠道。同时,为充分发挥社区服务网站的便民服务功能,区委宣传部和区信息中心联合印制了5万份网站宣传彩页,通过宣传,社区服务网站走进了千家万户,省市媒体先后进行了专题报道。网站建设的顺利完成,为我区电子政务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效载体。
在抓好网络与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区委、区政府投入近80万元用于社区管理、网上公文传输、网上协同办公等一系列应用系统的开发。我区在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具有**特色的社区管理系统,并已投入使用。目前,社区管理系统已录入了约31万条社区人口户籍数据和辖区单位基本信息,极大地方便了街道、社区对辖区人口的统计和管理。以丁公路街道为试点的辖区电子地图,基本实现了辖区内地段、居民、设施的检索、查询一体化。为降低行政成本,简化办文程序,以电子公文为主要内容的网上公文传输系统从9月1日起在全区范围内开始试运行,越级呈文或“文件丢失”现象得到有效缓解。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应用,增强了政务公开的透明度,深化了便民服务举措,加强了政务工作的有效监管,提高了行政效率。
为进一步推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普及和运用,区委、区政府在加强电子政务硬件、软件建设的基础上,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5名专业人员到区信息中心工作,并加大了全区专业技术队伍的培训力度,今年以来,共举办了6次全区性的信息技术人员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累计培训1000余名信息员。结合培训,区里建立了网络信息员制度。一批懂管理、懂技术、懂业务的网络信息员走上了工作岗位,全区各部门、街道(镇)、社区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工作专人负责,专人操作。专业技术队伍的打造,为我区信息化建设的稳步推进提供了技术保障。
为规范网站管理,我区建立健全了一系列信息管理制度。去年以政府办的名义印发了《南昌**网站管理办法(试行)》。近期,区信息中心根据我区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草拟了《部门网络信息员职责》、《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信息化工作绩效考核》、《信息中心机房管理规定》、《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管理制度》等8个制度,待报政府研究后,统一印发。随着这些制度的出台,我区的信息化建设将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我区的电子政务建设在全市起步较早,投入比较大,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也是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还是全区网络信息员与区信息中心全体辛勤工作的结果,更是省市领导关心、关注和支持帮助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的电子政务建设才刚起步,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任重而道远,在当前工作中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少数部门和单位对电子政务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行动迟缓,存在等待观望、消极畏难情绪。网上公文传输工作至今仍有个别单位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尚未到位。这样的现状必将影响全区信息化工作和电子政务建设的顺利推进;二是电子政务应用水平还有待提升。根据网上抽样调查发现,有的街道(部门)、社区网站与社区管理系统的数据更新不及时。部分单位网站信息内容滞后,有些甚至是没有任何信息,只有一张空网页,这不仅影响本单位的形象,也直接影响区委、区政府的形象。特别是社区管理系统的数据维护问题,有些社区至今还不能熟练操作系统,所列数据更是一成不变,把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当作是搞摆设,走过场。因此,我们各单位要有“先天不足后天补”的意识,发扬“勤能补拙”、“笨鸟先飞早入林”的精神,尽快提升电子政务应用水平,赶上全区的进度,不拖区里的后腿。三是网络通讯安全意识还有待加强。从检查反馈的情况来看,部分单位对党政信息网的通讯设施保护不力,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网络通讯设备被破坏的现象,甚至少数单位由于装修或其他原因,随意剪断光缆,拆卸、移动通讯设施,导致无法上网,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触犯了刑法,构成破坏通迅设施罪。此外,部分单位还存在着网上信息数据安全意识薄弱的现象,没有认真履行“不上网、上网不”的保密要求,造成信息数据的流失和泄密,不利于我区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
下一阶段,我区的电子政务建设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打造数字**,实现政务提速”的要求,以数据中心建设为龙头,深化和拓宽网上协同办公、社区信息化等应用,初步形成电子政务建设机制和保障机制,促进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结合当前实际,主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电子政务能否很好地开展、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取决于使用者和参与者,也就是机关干部和辖区群众。现在不少的干部和群众对电子政务还有一种神秘感、陌生感、遥远感,这是认识不足、接触不多、操作不够的表现。对此,一方面,我们要加强电子政务的宣传力度,提高电子政务的服务率、覆盖率,方便干部办公,方便群众办事,将电子政务的触角延伸到全区党政工作部门的各个层面,服务覆盖到全区各个角落,让我区的机关干部和群众能够分享到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体会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使其乐于使用和积极参与全区的电子政务。另一方面,我们要推进电子政务系统的广泛应用,努力营造电子政务的学习运用氛围。广大机关干部包括各级领导都要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尽快熟练掌握自动化办公和运用电子政务各项应用系统,切实将电子政务建设引向深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电子政务建设投入大,要求高,如不重视统筹规划,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各自为政,影响信息化建设进程。下一阶段,我们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要在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抓紧时间研究制定符合我区实际的电子政务发展规划,以规划为指导,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引导全区信息化工作迈上新台阶,提升新水平。在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政府数据中心,整合信息资源,充实信息空岛,消除信息孤岛,定期对各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交换,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建立和完善数据采集和更新机制,支撑区级信息化工作的各项管理和服务向街办(镇)、社区(村)延伸。
一是进一步加强区政务门户网站建设。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尤其是各行政执法单位,要将各自的政务信息和服务内容进驻门户网站,予以公示。有条件的要积极开展网上办理,开设网上通道,提高为民办事的服务效率。二是推广网上公文传输系统应用。今年的总体目标是区属所有街道和部门工作人员网上公文传输系统使用率达到100%。设备、人员尚未准备到位的单位要抓紧工作,跟上网上公文传输系统试运行的步伐。三是建设和健全网上协同办公系统。要加大网上协同办公系统的开发力度,尽快投入使用。在网上公文传输的基础上,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四是拓宽社区信息化应用渠道。逐步建设和健全城市管理系统、志愿者管理系统、低保人员管理系统、残疾人管理系统、退休人员管理系统业务系统等业务系统。五是建设跨部门应用的综合业务系统。要通过综合业务系统的开发应用,将跨部门的统一聚集到网上来开展,集中处理,解决手续多、衙门多、费时多的行政现象,减少政府行政成本。
电力通信传输网作为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力通信传输网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实现通信传输网的信息传输,我国电力企业就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眼观看待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电力通信传输网的发展的问题,进而不断完善电力通信传输网。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力事业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增长。在电力系统中,电力通信传输网作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保障,近年来,电力通信传输网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伴随着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力通信传输网基本实现了一体化监控,有效的改善了电网安全监测和控制稳定的问题。然而我国电力通信传输网依然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进一步完善。
1、管理标准不完善。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社会对电力通信传输网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就目前我国的电力通信网络来看,其标准和体制虽然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但在电力系统的特点和要求下,其通信网发展的标准和规范都极不完善,规划等制定和更新也不及时,进而影响到了电力通信的安全运行
2、普及面不广。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经济发展快的地区其发展速度越来越越快,而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与经济发展快的地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正是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使得我国许多贫困地区还没有建立电力通信传输网,还不具备健全的电力系统,进而影响到了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3、信息化程度低。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是当代电力企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电力系统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而就目前来看,我国电力通信传输网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影响到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安全问题,与电力通信传输网的信息化水平低有着必然的联系。电力通信传输信息化水平低,对电力通信确保必要的控制与保障,进而使得安全隐患得不到有效地防治。
1、加强管理。电力通信传输网的发展与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是紧密联系的,为了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电力企业就必须加强电力通信传输网的管理。首先,电力企业必须健全相关的管理体制,落实责任制度,以制度约束行为,进而确保电力通信传输网的安全运行。其次,要健全电力通信传输网管理标准,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加以完善和健全,进而为我国电力通信传输网的发展提供保障。
2、积极建设宽带多业务数字网络平台。电力通信传输网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电力企业就必须积极做好电力通信发展规划工作,建设宽带多业务数字网络平台,在语音、图像、数据、媒体、新闻等各业务领域为现在和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提供统一的多优先等级,确保业务质量。同时,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财政支出,为我国电力通信传输网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为贫困地区的电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进而促进我国电力通信传输的更好发展。
3、重视网络技术的应用。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网络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我国电力通信传输网的发展过程中,要想更好地保证电力通信传输网的安全,建设全面的网络有着重大利用。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对电力通信传输网进行全面的防控,防止传输网络被恶意攻击或破坏,保障电力通信传输的稳定。
4、重视人才的人用与培养。在我国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了确保电力通信传输网络安全,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就必须重视专业人才队伍。首先,首先电力企业要加强管理人员对电力通信网络安全专业知识的培训,不仅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机械设备故障的处理能力,进而确保电力通信传输网络安全。其次,企业要加强管理队伍的素质培养,只有高素质、专业技能过硬的队伍才能在电力通信传输网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管理人员应有的作用,从而确保电力系统安全。
1、加强源头治理。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出台《市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为契机,国土、经济、交通、建设、民政等高风险部门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严格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做到“应评尽评”,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深入推进法治建设,规范执法司法行为,健全司法救助体系,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工作,教育干部群众自觉守法。以弘扬精神为平台,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2、建立健全调解组织和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人民调解防护网工程”,在市、乡镇(街道)建立矛盾纠纷调解平台,直接受理和调解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组织协调重大复杂矛盾纠纷联调;发挥“百姓说事点”在矛盾纠纷调解中的基础性作用,力争实现全市村屯(社区)全覆盖;在矛盾多发的行业、领域建立专业性调解组织;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联动,推广“N+l”调解工作模式,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解决机制;建立全方位、动态化社会矛盾排查预警体系,实行月报告制度,有可能引发、集体访的重大矛盾纠纷要随时报告,重点时期建立维稳台帐,指定专人通过综治QQ群每日一报和“零报告”;推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六位一体”工作机制;以全市开展的大走访活动为载体,深入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开展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定期下访活动和民间纠纷“零激化”行动。开展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争取“民转刑”案件明显下降,总量、及去州到省进京重复非正常访明显下降。
3、妥善化解重大复杂矛盾纠纷。针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社会保障、劳资纠纷、医患纠纷、涉法涉诉等矛盾纠纷,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涉事谁负责,谁出错谁负责,谁的人谁负责”的原则,把化解责任落实到人和单位,调动各种资源,采用多种方法,整合多方力量,做到合法诉求解决到位、实际困难帮扶到位、思想情绪疏导到位。重大疑难纠纷要实行包案调解,明确化解时限,落实稳控措施。对因重大决策、重大项目、执法司法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适当引入人民调解组织和社会力量,作为“第三方”进行柔性调解,协助做好群众的释法解惑、说服疏导工作。对调解不成的,引导通过行政复议、仲裁或诉讼方式进行化解。对中央和省、州交办的积案,息访率要达到90%以上。
4、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对有可能激化或造成严重后果的矛盾纠纷,特别是和个人极端事件,要制定工作预案,采取必要管控措施,做好应急处置准备。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处置要果断稳妥,执法要文明规范,防止因执法不当、处置不妥而激化矛盾、扩大事态。对于烧等违法犯罪行为,要坚决依法处理。认真总结敏感时期维稳工作经验,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切实做好敏感节点维稳工作。
1、依法惩治违法犯罪。当前,要重点排查恶势力、“两抢一盗”、电信和金融诈骗、严重暴力犯罪、涉枪涉爆、“黄赌毒”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犯罪活动线索,组织政法机关和有关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坚决遏制严重刑事犯罪高发态势。
2、集中整治治安盲点、乱点。以城乡结合部、文化娱乐场所为重点,定期组织排查走访活动,问需于民,加强分析研判,开展全市安全感测评,真正把治安混乱的区域、部位、场所搞清楚,把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和隐患漏洞搞清楚,把导致治安状况混乱的原因搞清楚。对于排查掌握的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制定整治方案,确定目标和措施,落实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整治时限,并建立防止反弹的长效机制。
3、健全和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全面推进街面防控、社区防控、单位内部防控、视频监控、虚拟社会防控、区域警务协作等六张治安防控网和公安检查站建设,形成立体化防控体系。把资源力量整合配置到治安复杂、案件多发、群众需要的重点部位和时段。加强视频图像采集系统建设,增设视频监控探头,更换高清探头,基本达到市区重要街道、公共场所、各类学校等重点区域监控无死角。搞好“平安之声”工程的维护和运行。严格落实“一警两员一组”校园安保模式和各项安保措施,加强重点要害部位和特种行业、公共复杂场所治安管控网络建设,完善铁路、公路、水路和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及输油气管道安全防护措施。
4、加强群防群治工作。加强综治协管员培训管理,落实责任,6月底前,公安机关将专职治安员纳入规范化管理。结合实际引导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享受补贴的就业困难人员等参与群防群治工作,发展社区平安志愿者队伍,每个社区平安志愿者达5人以上。引导物业管理单位等履行好治安防范责任。对各类群防群治力量逐人登记造册,定岗、定人、定责,加强教育培训。引入农村治安保险理念,推行安保工作社会化服务机制。
5、实行警情,促进警务公开。要依托互联网,完善公安机关各部门网络建设,定期公开全市警情,引导市民应对防范,各执法执勤办案部门应实现网上报案回执查询、警务办事指南查询等功能,实行阳光公开警务。
l、强化边境建设和管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继续实施“爱民固边”战略、“强基富民固边”工程、“兴边富民行动”,进一步完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治边机制,特别是一线边境村屯、社区要明确任务,建立机制,做到组织、制度、人员、保障“四到位”,扎实开展军警地共建基层组织工作。
2、加强边境治安管控。加强边境“三道防线”建设,全面强化对边境地区易于非法越境的重点地段、部位和口岸限定区域的管控,防范控制境外人员非法越境、滞留和内流,有效打击非法越境、走私、贩毒等跨国犯罪活动和跨境盗窃、抢劫、杀人等犯罪活动。在边境重点村屯,继续加强“边境110”建设,推广普及手持式报警器。加强边境防护网建设和维护工作,做好边境教育警示牌(屏)的维修和增设工作。加强境内外媒体记者来图管控工作,严防涉图媒体炒作现象发生。
3、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加强情报信息的搜集和研判,及时掌握可能影响国家安全和边境稳定的动向性、预警性情报信息,做到预知预警、预防预控。以反渗透、反策反、反窃密为重点,开展反间谍专项斗争,坚决消除隐患。继续开展防范和打击境内外“三种组织”渗透破坏专项行动,重点打击敌对势力插手人民内部矛盾煽动闹事、非政府组织对基层组织的渗透、境外宗教组织的非法传教和“”等组织的破坏活动。
1、加强生产安全管理。强化企业及社会组织和单位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持续推进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深化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深入开展“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落实各类应急预案的宣传、演练和相关预防措施,杜绝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
2、加强消防和交通安全管理。把消防安全预防工作落实到社区、村,加大消防安全检查力度,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加大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涉牌涉证、酒驾、毒驾等违法行为,特别是群众意见较大的无牌车、串挂号牌车上路和市区内随意占道停车、调头等问题,重点维护好中小学生、幼儿上下学交通安全。
3、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加大对制贩伪劣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和处罚力度。
l、落实管理责任。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进一步明确相关管理机构、运营单位和信息者等主体的权责关系、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严格管理、企业依法运营、行业加强自律、全社会共同监督的互联网综合管理格局。
2、推进依法管理。认真贯彻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精神,积极推动落实网络网址、网民上网、网络互动等实名登记措施,加强对互联网的依法公开管理,明确法律责任,严格监管措施,切实消除管理盲区。
3、完善网络舆情监测引导体系。建立完善市级网络舆情研判导控平台,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原则,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健全网上舆情引导处置机制,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分析研判,及时发现、掌握、处置网上敏感热点舆情,积极主动引导网上舆论。
4、严厉打击网络犯罪。完善网上网下综合防控体系,大力加强网上技术手段和力量建设,着力提高网上网下发现处置、侦察打击、防范控制能力,严防形成以网络平台为依托的隐蔽性犯罪组织,严防形成由网上向网下传导的社会动员破坏力量,严厉打击网络诈骗、色情、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对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方式散布传播反动有害信息的,要及时跟进、落地查人、依法处理,严防形成现实危害。
1、扎实推进平安细胞工程。重点推进平安家庭、平安村屯(社区)、平安乡镇(街道)、平安校园、平安市场、平安企业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创建无犯罪、无事故、无、无有理越级访、无的平安村(社区)和单位。推进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全覆盖,构建纵横衔接、相互联动的基层平安建设网络。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本系统本单位平安建设的领导、指导、协调和检查。年内全市90%乡镇(街道)、村(社区)、校园、市场、企业达到平安创建标准。
2、加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深入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基层组织、队伍、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在市、乡镇(街道)建立健全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和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推进社区社会化、规范化、信息化服务管理,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治安问题排查治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等工作。对于排查掌握的违法犯罪高危人员,落实服务管理和管控措施。
3、实行政法机关联系基层制度。加强基层社区(村)警务室、司法所、人民法庭、检察室建设,专职化社区民警配备比例要达到95%以上。通过政法机关领导干部联系乡镇(街道),科室联系村(社区),政法干警联系屯组,协助和指导基层组织搞好平安创建工作,积极做好法制宣传、矛盾化解、安全防范、困难帮扶等工作,指导平安建设具体责任分工为公安局联系月宫街、石岘镇,检察院联系新华街、月晴镇,法院联系向上街、长安镇,司法局联系凉水镇,政法各部门要做好科室和人员包保分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1、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把深化平安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工作考评的主要内容,纳入年度绩效考评范畴,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年度考核重要依据,与业绩评定、职务晋升、奖惩等挂钩。
2、严格督导检查。坚持集中考核和平时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定期通报基层平安建设展情况。对基层平安创建达标率低于70%的单位行使评先评优资格一票否决。建立实施重大案(事)件倒查问责制度,对发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重大安全事故、重大,造成严重损失或恶劣影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和主管人员进行问责,并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社会治安专项组要定期分析研判社会治安形势,制定有针对性的惩防措施,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治安出问题的反映。
统筹公共网络各监管部门、各执法机关协作调度,建立由网信管理部门牵头,联合互联网、通信、广电等行业主管,工商、食品药品等行政监管,公安、检察等执法机关的多部门网络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执法协作机制;加强对向社会公众开放的网络投放、信息查阅及咨询等上网服务的管理和治理,加大对网络侵权、网络传销、网络售假、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同时,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物联网、智慧产业、网络直播以及营利性上网服务场所的行业督导,通过协会指导行业规范,引导行业自律,保障公共网络的健康、安全和发展。
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网络安全保卫职能作用。一是加强网络安全执法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专业技术类网络执法人才,着力提高网络安全保卫队伍的综合素质;二是加强公安机关对公共网络的巡查执法力度,充实网上警力和网上执法软硬件装备,落实网络安全保卫值班备勤工作;三是加强涉及社会安全事件、网络违法犯罪的网上舆情监控及警情处置,密切跟踪和打击“裸条借贷”、“微商传销”、“比特币洗钱”等新型网络犯罪,严厉打击利用公共网络平台制假贩假、贩枪贩毒、非法买卖公民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以及非法从事网络赌博、网络色情交易、网络金融欺诈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违法犯罪活动。
凝聚社会力量,形成多方参与、多方合作的网络安全防控体系,提升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