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巴羌高速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关键控制性工程及全线最长隧道——塘达屯特长隧道实现左幅贯通。截至目前,巴羌高速全线座(含半幅贯通),已完成开挖28231米,完成率97%;已完成二衬27520米,完成率95%。(9月4日“河池融媒”客户端)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交通运输,连接千城百业,畅通供需两端,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近年来,从横跨天堑的座座高桥到穿梭群山的条条隧道,从河池境内县县通高速公路到纵贯河池的贵南高铁全线开通……连点成线,织线成网,河池交通飞速发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巴羌高速项目,既是东兰、巴马、大化三县沿线多万人民群众的圆梦之路,也是河池西南出海大通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如期推进,对于河池进一步完善公路骨架网络,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
流动的河池,充满繁荣发展的模样。作为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地区,千山阻隔、天堑难越一度是河池发展的硬伤。如今,河池“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的基本成型,是河池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精神的现实写照,也展现着“人悦其行、物畅其流”的光明愿景。俯瞰山河,展望未来,我们要继续完善立体高效的联通网络,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为攻坚提质建设“六新河池”提供有力支撑。
畅通西部陆海新通道,促进开放经济再飞跃。2023年,河池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011.5公里,“通江达海、县县通高速”的梦想基本实现,交通建设成就斐然。但现在还远未到喘口气、歇歇脚的时候,不断延伸道路交通,持续完善运输网络,仍然是时代之需、发展之急。黔桂铁路增建二线,能让川渝经济区与北部湾经济区“握手”更紧密;昆厦高铁河池线路对接,能让河池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通道优势进一步凸显;宜州至上林等一批新的互联互通高速公路建设,能让河池深度嵌入全国交通网,铺就振兴发展的快车道……这些铁路线公路线的推进建设,不仅更加拉近河池与其他城市的时空距离,更会串联沿线生产要素和消费要素的优化配置和集聚发展,活跃河池与其他区域的开放交流和协同合作,必将为河池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畅通河池路网“血管”,促进民生质感再提升。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如今河池交通已初步实现日行千里、通达八方,极大提升了人们的出行体验。更难得的是,全市136个乡镇通达二级或三级公路,通达率达98.6%,“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逐渐变为现实,惠及百姓。但也要看到,河池的农村路网在部分区域仍有短板。部分城乡道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部分地方存在“断头路”,“明明相隔不远,就是难以到达”。这些情况,是名副其实的城乡交通“肠梗阻”。我们要立足现实,寻求解决之策,填“空白”、补“断头”、畅“动脉”,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建好农村路网后,不能“冷淡”下来,还要明确责任,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真正将农村公路打造成为幸福之路。
赋能河池交通体系,促进交旅融合再升级。河池多山,因山地而著名的喀斯特地貌,使得公路沿线景观独具特色,桥上桥下风景亦别具一格,交旅融合大有潜力可挖。其实,天堑变通途,缩短的不仅是城市之间的物理距离,更是百姓之间的心理距离;丰富的不只是“物质钱景”,更是“精神世界”。今年“五一”小长假,河池一跃成为全国瞩目的小众旅游目的地,交通的贡献功不可没。我们要顺势而为,借助密织的交通网络,布局沿路沿桥景点。要串珠成链,将河池公路、村路、高速、铁道、高桥两侧的文化单元和旅游要素进行互联整合,形成时空交织、虚实相生的综合资源价值体系,让沿线旅游成为一条“玉带串珠”式的生态之路、发展之路,构成一幅幅绿色发展、五彩纷呈的“百里画卷”。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伟大的新时代绘就四通八达的河池交通,给河池人民送上福气、带来财气、增添生气。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发作为,不辱使命,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实现河池交通由“通”到“畅”再到“好”的转变,铺就美丽河池的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