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官网怎么样
2024-09-14 07:58:57

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 双“翼”齐飞 积“势”成力

分享到:

  2023年11月30日,习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并实施5年来,规划政策体系形成并不断完善,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功能不断巩固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立,区域协调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扎实推进,长三角区域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持续位居全国前列,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和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的作用日益显现,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赢得了战略主动。同时也要看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许多深层次问题有待进一步破解,发展质量效率和辐射带动作用仍需提升,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一体化尚需努力,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协作水平有待提升,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龙头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改革开放还需进一步向纵深拓展,超大特大城市治理和发展还有不少短板。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一篇大文章,要坚持稳中求进,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

  从产学研加速转化到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从企业数字化转型到产业链智能化升级

  本版撰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阳 孙晶 刘佳宁 许张超 莫谨榕 杭莹 黄婷 詹淑真 沈钊 胡彦 陈泽云 戴曼曼

  潮起东方。从太空上的中国“天宫”空间站远眺,长江蜿蜒灵动,世界级城市群灯光璀璨。

  长三角,这片面积约35.8万平方公里的中国东部发展热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24年上半年,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

  作为中国经济版图上熠熠生辉的两大区域,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正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精神、协调的步伐,不断推动着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上不断实现突破、形成新的势能。

  作为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双引擎的两大区域,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着产业的转型升级,激荡着创新的无限活力。

  乘势而上,我们更关注这两大区域如何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向“新”提质、积“势”成力?怎样站在培育、发展和释放新质生产力的高地与窗口上先行探路?近日,羊城晚报“新质观调研全国行”走进长三角,实探长三角地区在向高质量发展行进中如何答好必答题,追寻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两大区域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怎样创造协同合作新机遇。

  以不到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中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长三角为何有如此强的爆发力?答案之一是:紧扣一体化,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能力不断加强。

  人在南京,却能操控杭州某工厂内的一台AGV(工业级移动机器人)小车启停和转向,时延抖动保持在20微秒内;透过高清镜头,医生数百公里外远程操控,可让机器人“神同步”完成手术……这些“未来感”十足的场景,靠的是一张大网——未来网络基础设施(CENI)。

  早在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就率先瞄准未来网络这一前沿赛道,在南京勇闯“无人区”。在上月落幕的第八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上,刘韵洁宣布CENI正式建成。目前,CENI已开通全国40个核心城市节点及沿途的133个城市节点。

  数智化的大网延伸到各个领域。在南京,一家工程咨询设计集团——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设集团”)正从基础设施领域走向智慧、环保、新能源、装配式建造、商业消费等新兴专业领域,还编制了首个“南京市低空适飞空域示意图”与“南京市低空航线需求示意图”。“我们自主研发的CAD/BIM图形计算引擎1.0版,可快速构建数字化三维地形,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三维可视化参数化和智能化设计。”华设集团总规划师、董事会办公室主任邓润飞介绍道。

  硬核的科技成果背后是强大的科研力量。长三角地区拥有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两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云集全国约四分之一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集聚全国34%的高新技术企业、47%的科创板上市企业。

  在距离南京170公里外的合肥,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超科技”)也正将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变为现实:发言者“隔空”读稿子、医生在手术室“凭空”翻阅患者资料、人们可以免触摸按动汽车上或电梯上的按钮……其创始人韩东成分享创立公司的初衷时表示,要利用光场重构原理,通过自主研发的“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

  从合肥搭乘高铁,不到三小时可达苏州。在苏州工业园,总部从上海搬来的瑞欧威尔(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欧威尔”)展示“神通”:手掌大小、重量仅155克的全球首款轻便可折叠的智能双摄语音操控工业AR头戴设备,已在一线工人中开启长时间佩戴使用。该设备可实时传输现场画面,由专家远程指导工人精准完成操作或维修任务。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凭借其在下一代互联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技术等领域的蓬勃发展态势,吸引了大量科技创新型企业入驻。目前,该园区已汇聚上万家科技企业。2023年,园区人工智能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

  “众多优秀的人工智能企业,形成了浓厚的创新氛围,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合作与发展空间。”谈及由沪入苏原因,瑞欧威尔有关负责人如是说道。随着长三角地区一体化不断推进,各城找准定位、齐头并进,优质科创“软环境”辐射铺展,使企业发展更为如鱼得水。

  如何着力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矢志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上海,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化群雄逐鹿中,正剑指“模都”。目前,上海大模型企业达上百家。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和“大模型之都”建设快马加鞭。

  以上海漕河泾为例,作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之一,这里在人工智能领域吸引了上海四分之一的重点企业,包括腾讯、商汤、字节跳动、米哈游等,同时在物联网、区块链、交互技术方面也有众多实力不凡的科技企业。

  “技术一定要落地,对产业一定要能够产生价值,这才是AI发展的方向。”在长期扎根上海的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负责人、优图实验室负责人吴运声看来,想要让人工智能技术去服务更多产业,需要有更大的产业链、更多的人加入,其中“降低门槛”至关重要。

  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上海已形成从底层芯片到核心算法、从软件模型到智能终端、从基础研究到创新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连续七年在沪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数据显示,上海AI规上企业从2018年的183家增长到2023年的348家,产业规模从1340亿元增至超3800亿元,居全国前列。

  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在距离上海230公里的宁波,另一个“膜都”也正加速崛起。作为全国七大新材料产业基地之一,宁波在新材料方面一直很“有料”。

  走进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激智科技”)的一楼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多个屏幕叠放的电视机,汽车内饰零部件、模型,拆解过的手机……光伏行业、汽车行业、电视机(显示)行业,跨界背后,是“将一张膜做到极致”的不懈追求。

  宁波江北高新区“膜幻”动力小镇里,“藏着”多家“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国家级制造业梯队中的佼佼者。激智科技是其中之一。打破行业思维定势,这家企业创造了“一年实现量产、四年做到光电扩散膜世界领先”的奇迹。

  为什么总能瞄准功能膜材料产业的机遇,走出自己的技术路?激智科技副总经理、研发负责人李刚给出的答案是:“主要来源于我们在成膜技术和产品设计方面有自己的创新。”

  “创新”二字,离不开研发和人才的供给,以及宁波这片土壤的产业滋润。在李刚看来,宁波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如点点星辰一般汇聚到了“薄膜”上。宁波江北高新区正逐渐成为全球光学膜领域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集聚区,并带动全区膜产业量质齐飞。数据显示,2023年,江北高新区膜产业实现产值30.6亿元,同比增长16%。

  上海提供芯片、软件等组成汽车“大脑”,江苏提供动力电池,浙江提供一体化压铸机,安徽整车组装……在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加速协同发展下,新能源汽车形成了“四小时产业圈”。全国约四成新能源汽车产自长三角。

  在合肥新站高新区,细挑、装配、集成、组装、测试、包装……安徽巡鹰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一派繁忙景象。

  在宁波前湾新区,极氪智慧工厂借助5G、AI、工业大数据等技术,以数字孪生将生产、制造全过程以及工厂本身和数字世界相连,产线%以上,降本增效的同时也缩短了供应链。

  在南京,“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产业正加速“驶”向世界各地,构建生态圈,跨“圈”出海。其中,仅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沃集团”)生产的各类新能源商用车就远销全球60个国家200多个城市。

  企业出海,政府有何助力?开沃集团常务副总裁董钊志提到,在一场由南京市政府领导率队出席、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办的经贸交流会上,开沃集团与土耳其本土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开展新能源重卡SKD及微型纯电SUV合作项目、纯电动重卡充换电一体标准化运营项目、土耳其城配物流全面电动化项目;商务部门也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许多机会。“这是我们能把海外市场做得这么快的一个重要原因。”董钊志说。

  长三角,通江达海,出行便利,为区域产业协同与转移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优势。紧扣一体化,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也在加快构建。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东航物流经上海虹桥、浦东两机场转运的货物量达到4800余吨,同比增长超170%。东航物流市场营销部党委书记徐陈表示,在长三角,东航物流昆山异地货站已正式投运,合肥异地货站已挂牌成立,并计划拓展苏州工业园区、芜湖等项目。异地货站能实现收货、安检、组装、打板、称重、海关查验等功能的前置,助力长三角地区经济协同发展。

  产业链最快每25秒可下线一台抽油烟机或洗碗机,万元产值成本下降5.25%……在宁波,家电企业方太以传统产业为基础,倾力打造未来工厂。“我们希望借助于这个工厂的建设,形成一套智能工厂的建设模式,未来在方太的其他基地都可以直接复制推广。”方太制造工程部工程师孙小兵表示,企业计划打造一个链主型的标准工厂,做好与供应商计划、采购、物流等数据的拉通,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协同。

  2024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入“第二个五年”。不久前,沪苏浙皖共同发布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围绕九大领域,制定165项重点任务。产业向“新”之路,正在进行时。

  2024年6月,国产大飞机C919再添新航线名旅客,从上海虹桥机场飞往广州白云机场。

  交通互联,网络辐射更“广”。东航市场营销部市场发展部产品管理中心高级经理杨勇表示,广州白云机场拥有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的区位优势,东航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持续强化华南地区航网布局。

  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支撑。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涌动到长三角一体化的经纬织就,中国对外开放重要窗口的强大魅力充分彰显。

  “无论是粤港澳大湾区还是长三角,我们的感知都是充满活力且开放包容的,能帮助跨国企业在中国扎根持续生长。”进入中国市场40年的跨国食品巨头卡夫亨氏,对两大区域都有深入了解。卡夫亨氏亚洲区营运、采购及可持续发展副总裁肖高求提到,广州有广交会迎全球客,上海又有进博会,卡夫亨氏在两个经济活力发达的区域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经贸合作交流,产业协同走“深”。今年6月,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医药”)与美国直观医疗合资组建的直观复星总部基地在上海浦东张江启用。该基地总投资约7亿元,不仅加速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本土化研发和生产,还推动尖端医疗器械的“中国制造、共同研发、全球销售”。而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致力于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高地。今年,作为首批“20+8”产业基金之一,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基金正式成立。值得一提的是,复星医药旗下的复健资本正是首批管理人之一。此外,复星医药还于2023年在深圳设立了大湾区总部,充分利用深圳的创新活力和资源优势,助力大湾区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不止聚焦医药产业,双“区”合作走得更广。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被誉为集成电路“皇冠上的明珠”,TCAD(工艺器件仿真)则堪称最闪亮的一颗。凭借在EDA行业的深厚积累,位于苏州工业园的科创企业苏州培风图南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培风图南”)率先实现TCAD领域国内公司的突围,同海外龙头的仿真工具全面对标。

  成立于苏州的培风图南,如何乘所在地之势迎风振翅?该公司负责人沈忱分析,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源地之一,早期的产业布局和资源集聚无疑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这里,企业能在一两个小时内完成备件采购、调试维修或样品分析,这种高效的产业协作能力是长三角的显著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正成为国内半导体产业的第三极,展现出强大的活力和潜力。”沈忱说,他也期待借助大湾区优势,与当地企业深化合作,在智能制造和数字孪生技术发展上再下一城。

  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在产业发展中不仅对接融合,更能借鉴互促。萝卜快跑、文远知行的问世让无人驾驶成为热门。在武汉和广州之外,位于合肥的安徽中科星驰自动驾驶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星驰”)也在这条路上驰骋已久。

  当被问及当前无人驾驶的三个热门城市——合肥、武汉、广州如何各有千秋时,中科星驰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技术官王智灵首先谈到的是相同,“主机厂是城市无人驾驶发展的基石,合肥的七个主机厂、广州的广汽、武汉的东风,这是三个城市能脱颖而出的产业基础。”围绕不同,王智灵则认为,合肥、武汉、广州在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倾向并不一致。相比之下,合肥更聚焦于智能化方向,将智能汽车与芯片产业相关联。

  “上海也好,长三角各地也好,大家都有一个高度的战略意识,在人工智能这一块上,要下先手棋。”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王振指出。于华为、腾讯等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龙头企业而言,长三角也是产业空间布局之要地。

  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的合作与交流,不仅促进了区域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经济一体化的画卷缓缓铺开,双“区”合作的交响曲再次奏响了时代的强音。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让我们共同见证:双“区”合作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上海腾云大厦,腾讯优图实验室里,大模型知识引擎、图像创作引擎、视频创作引擎等正加速研发,方便产业应用落地,让客户能以更低门槛更好地使用大模型。比如,利用大模型知识引擎,企业用自然语言,5分钟就可以开发出一款知识服务应用,快速在客服营销、企业知识社区等业务场景落地。

  面向想要自己训练大模型的行业客户,腾讯云推出了向量数据库和一站式机器学习平台TI等工具。在这些工具助力下,瑞金医院—上海市数字医学创新中心等已训练出了自己的行业大模型。

  随着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和水质调节、无人机精准投放饵料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引入,太湖地区的生态养殖不仅提升了螃蟹的品质,还通过处理系统实现了尾水零排放,既确保了“螃蟹肥美”,又维护了绿美太湖生态。

  在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浦江源太湖蟹生态养殖示范园正阔步走在智慧农业转型之路上。目前,园区接入江苏“苏农云”等智慧平台,实现了云上数据资源共享,为水环境治理提供从源头抓起的基本保障。这家生态养殖示范区逐渐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生态养殖模式,推动现代渔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在中国新型显示产业的激流勇进中,一家从清华大学OLED项目组孕育而生的企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信诺”)公共事务总监高远峰表示,维信诺在OLED领域积累了超15000件关键专利。公司成功研发的柔性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件(AMOLED)技术,最小弯折半径可达到1.6mm。这一技术突破极大地拓展了OLED显示的应用场景,包括可穿戴设备、折叠手机、车载显示屏等。

  今年年中,维信诺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在合肥投资建设第8.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项目。这条生产线将使面板厂商的中尺寸生产降本增效,进一步推动其OLED产品在中尺寸应用市场的渗透。

  自动化作业的机器人和机械臂井然有序地完成着各道生产工序,亮着绿灯的一辆辆AGV(工业级移动机器人)小车来回穿梭,自动提升货架配合轨道将物料送到节选区或车间……在中兴通讯南京滨江基地的生产车间内,几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

  中兴通讯副总裁周建峰表示,在“5G智能工厂”里,机器人、机器视觉、“5G+数字孪生”等技术被大量应用。目前,滨江基地每月可生产基站(含小站)设备7万台、服务器4万台,基地以5G制造5G,产能全面提效,基站产品单位人时产出提升113%,服务器产品单位人时产出提升125%;物流周转效率提升50%,交货周期缩短48%。

  作为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推出的工程机械智能化品牌,两年间,网易灵动在工程机械领域积累了68项核心智能化相关发明专利,已发布挖掘机器人和装载机器人两款核心产品。其中,挖掘机器人具备区域自动装车、一键刷坡、一键平地、自动甩方、循迹导航等自动化功能,在某矿山施工作业现场落地实践中日均挖掘任务达2000多立方,加快生产进度30%以上;装载机器人则具备无人驾驶、自主作业、全域行人检测和障碍物检测等功能,在混凝土搅拌站施工作业中,实现了全天候无人装载作业,不仅帮助施工单位解决了安全生产问题,还有效缓解长期以来工程机械行业招工难、用工难的痛点。

  据介绍,上述两款核心产品迄今已参与十多个省份的50个重点建设项目,覆盖矿山、港口、搅拌站、学校等多种应用场景,目前也在积极推动在广州港的落地。

  创立于“制衣王国”宁波,浙江云聚智铱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聚智铱”)的目标是要当服装产业大脑。对于困扰服装企业的物料齐套问题,云聚智铱副总经理陈炜介绍:“我们在为工厂定制平台时,会将物料的齐套情况分成几个等级,可忽略对某些小型物料的管控,先进行裁剪、缝制;还可以先开展其他工序,保证订单准时交付。”

  云聚智铱还基于宁波的产业基础,打造了职业装共享智造平台。“我们面向央企、机关、学校定制开发了微信小程序,他们可以在线进行内部员工的体型数据收集、选款等,随后订单会下发给我们数字化改造后的工厂,目前已有5600多万元的成交量。”陈炜说。

  手术机器人作为医疗器械领域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以其精准、微创、高效的特点,深刻改变着外科手术的传统模式。十多年来,总部位于上海的复星医药不仅积极推动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国产化,还促进了国内外科手术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其迈向高端化、全球化的发展阶段。其中,Ion系统使用的部分活检针已实现国产化,现有产能可满足全球70%的市场需求。

  复星医药CEO文德镛指出,复星医药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从药品仿制逐步到创新药物研发,面向全球的整合式创新模式也日渐成熟。目前,公司已形成以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和深度孵化为主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开放式创新模式。

  合肥倾力打造“中国IC之都”,但此前,合肥集成电路产业链从设计到制造都有,却缺少一些衔接环节。针对此,合肥科微芯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微芯测”)创立的初衷,就是要通过第三方集成电路测试服务助力国产芯片上车入链。

  今年上半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67.3%,达到51.5万辆,也印证了合肥车规级芯片测试服务市场潜力之大。在科微芯测相关负责人俞扬同看来,作为第三方集成电路测试服务的科技企业,科微芯测的芯片ATE测试、可靠性实验、失效分析、检测认证等服务,对于确保汽车芯片的质量和可靠性至关重要,有助于提升合肥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竞争力。

  2023年,沪苏浙皖三省一市GDP规模首次突破30万亿元,“万亿之城”数量达到了九个。长三角地区如何积蓄发展新势能、共绘“同心圆”?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代表着一个全新的理念和战略布局。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中,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也在不断涌现,这些都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创新能力是关键。总的来看,我们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面向未来,需要为新赛道和未来产业进行布局;二是支持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增强其竞争力。

  与其他地区相比,长三角地区有很多科技创新的优势。首先,长三角地区面积大,有三省一市。其次,产业规模大,类型很丰富。长三角高校、科研机构众多,资源丰富且市场大,有2亿多人的市场,还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推动,在联合科技创新上已经有不少积极的突破。

  长三角三省一市的聚合,首先要将资金聚合起来,国家和地方各自负责一部分。三省一市组织攻关不容易,需要跨越四个地区。所以,我认为不应该由传统高校牵头,而是需要行业头部企业来牵头。比如集成电路,我们可以考虑请华为或者中芯国际来牵头;人工智能最早也是头部企业来牵头进行技术攻关。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双轮驱动”。合肥这座科学城,正以其深厚的科技创新底蕴,探索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路径。科技创新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原创力,而产业创新则是将这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关键。我们强调两者的融合,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进而促进整个经济体系的升级。

  全国各地都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如何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业创新。这需要我们建立更加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打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壮大需要大量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我们还需要吸引和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企业家,让他们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产业链协同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强链补链一方面是一个产业集群的抓手,另一方面还是应该强调区域合作。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下,基础设施包括交通网络、数字基建已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所以,强链补链可以放在更广区域范围来看,并非要完全本地化,而更应该关注区域合作。

  区域合作在产业链协同创新中扮演着很多重要角色,如产业链整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拓展、促进均衡发展以及应对全球化挑战。通过这些角色,区域合作在产业链协同创新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升产业链的整体效能和适应性,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南京在这方面的实践主要包括:一是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合作,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效应;二是推动区域间的政策协同,实现政策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三是加强区域间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效率。这些实践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上一篇:洛阳市交通运输局打通“大动脉” 畅通“微循环” 构建四通八达交通运输网络 为重振洛阳辉煌蓄势赋能
下一篇:【重点工程巡礼】伊川县交通建设工作专班:优化网络布局 提升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