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现有城关、榆中2个校区,校园面积3544.32亩。截至2021年底,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725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3297人,博士研究生3808人,本科生20146人;外国留学生1000余人;全校教职工5939人。
根据学校“十四五”绿色校园建设规划,以“加强水资源多级利用、降低市政自来水用量、减少雨污外排”为总体目标,通过对供给侧补充非常规水源、输配侧合理设计规划、应用侧做好终端节水控制以及建设节能节水监管平台,实现节水型高校创建。
为加快推进节水型高校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水电管理,提高水资源和能源使用效益,制定了《兰州大学定额水电管理办法》,分阶段实施用水定额管理。学校还制定了《兰州大学节约能源实施方案》《兰州大学节能型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兰州大学水电暖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兰州大学节能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兰州大学节能考核奖惩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
学校先后实施了污水处理站改造、节能平台建设、地下三维管线GIS系统建设、地下供水管网探漏、学生公寓及公共楼宇卫生间改造、食堂改造、浴室水泵房改造、学生公寓空气源热泵洗浴改造、校园节水设施改造、远程智能水表更换、学生公寓直饮水机采购等多个节水校园建设项目。通过实施节水改造,促进了水资源科学合理利用,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为节水型高校建设奠定了基础。
学校充分利用广播、校园网、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媒体平台,宣传建设节水型高校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广大师生节水意识;“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学校通过发放倡议书、架设宣传横幅和宣传栏等方式进行节水宣传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十三五”期间,兰州大学校园建筑面积增长2.49%,用水人数增长3.3%,年用水总量从“十三五”期初的127.64万立方米降至121.46万立方米,累计节水6.18万吨,节约水费15.7万元。2021年,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虽然年用水量上升为140.55万吨,但人均用水量为30.59立方米/(人·年),仍保持在较低水平。学校一级水表计量率达到100%,二级水计量率达到100%,节水型器具安装率达99%,管网漏损率为4.7%。
兰州大学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把地域特色转换为学科特色,把地域劣势转变为科学研究优势,组建重大项目科研团队,推动节水科研创新工作。
学校榆中校区地处榆中县中部,属于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近年来为了提升校区生态环境,校区周边萃英山绿化面积进一步扩大,绿化用水呈递增趋势,水资源短缺矛盾日益增加。
为提高非常规水源利用规模,缓解学校绿化用水压力,学校通过采用自行研发、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固定化微生物技术,设计建设日处理60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于2005年8月正式投入运行,目前已运行近17年,将校区污水处理后全部用于校园绿化,实现污水零排放,大大改善了榆中校区自然生态环境,促进榆中生态科技城建设步伐,环境效益显著提升。
2015年,学校投资500万元,在城关校区搭建了节能监管平台,实现了榆中校区水、电、暖消耗量在线万元,在榆中校区搭建了节能监管平台,实现了学校公共楼宇在线监测全覆盖。节能监管平台主要由全单位能耗、水电监测、水电分项、环境参数、用能指标、能耗指标、年度能耗排名热能系统等8个面板组成,实时分析显示学校用水概况。
2017年,利用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资金108万元,对学校办公楼进行了分户计量改造。2018年,学校自筹380余万元,建立了覆盖兰州大学全校区的地下管线GIS系统,及时了解管线运行情况,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各部门之间信息的科学组织、共享和协作。2019年,利用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资金258万元,对学校各公共楼宇进行了分层计量改造,为学校实现定额管理奠定了基础,推进节水型高校建设进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