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官网怎么样
2024-07-15 07:45:51

丽水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分享到:

  为加快丽水市教育现代化步伐,创建现代化学校,根据《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丽水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精神,特制定《丽水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教育信息化是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战略。

  “十一五”期间,丽水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为保障,积极实施了“教育城域网”工程、“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书香校园工程”,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计算机生机比达到9.18:1,师机比1.4:1;多媒体班套比1.4:1;全市建有校园网的学校占全市学校总数的92.25%;各县(市、区)教育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100M以上。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教育信息资源初具规模,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和教育信息化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为推进丽水市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全市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丽水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对照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丽水教育信息化还存在很大差距与不足。首先,认识还不够到位,人们往往只是从纯技术的角度看待信息化;其次,教育信息化缺乏系统性整体规划,资源开发和共享机制不完善;第三,教育信息化装备投入不足,硬件不完备,软件开发和应用在许多方面都还比较薄弱,普遍存在建设与应用相脱节的现象;第四,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与担负职责不相匹配,学校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第五,信息技术应用队伍力量单薄,应用水平有待提高。教育信息化仍然是丽水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之一。

  丽水教育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区域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在教育投入、教育装备、教育质量等方面与全省先进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新动力,为丽水教育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甚至赶超发达地区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十二五”是丽水教育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关键期,力争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我们的中心任务。实施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创新动力,是促进教育公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满足学习者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提升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服务水平为目标,以加大投入建设覆盖城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环境为主要任务,以深化应用为重点,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大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丽水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遵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超前部署、优先安排、加大投入、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全市各级各类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基础网络互连互通。

  依托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城域网,推进区域、城乡教育信息化协调均衡发展。以教育信息化服务为导向,推进教育信息化使用为重点,大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

  依托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新模式,融合信息资源,注重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实效,促进教育思想、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推动全市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到2015年,全面建成省、市、县、校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全市中小学校园网比例达到100%,班级多媒体班套比达到1:1,普通中小学计算机生机比达到5:1,实验室、图书馆(室)配置全面达到《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建立教育信息化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打造“数字校园”,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更新教育理念,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促进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全方位变革和教学质量增长方式的不断优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互联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建成人人、时时、处处的学习环境,教育与学习资源更为丰富,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以实施“两个评估”为重点,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责任,确保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狠抓信息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效益。

  要紧紧抓住市政府推出的“教育现代化学校评估”这一载体,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功能和作用,推动政府责任到位和学校办学水平提升。要按照教育现代化学校评估标准,科学制定县域教育信息化学校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切实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

  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和教育信息化标准研究,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机制、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保障和激励机制。

  加强和完善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网络体系建设,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传统教室、功能教室和实验室的提升改造。到2012年,建立起省、市、县、校高速互连的信息网络,完成县(市、区)教育信息分中心机房改造升级工程。到2015年,全市普通中小学校园网完成更新改造,覆盖率从92.25%提高到100%,班级多媒体普及率从目前的71.4%提高到100%,中小学全面实现“班班通”。全市普通中小学生机比由9.18:1提高到5:1,师机比由1.4:1达到1:1,并按财政部门关于计算机使用7年给予报废的相关规定,及时做好计算机更新工作。全市办学规模小学在24个班、初中在12个班以上的学校建有自动录播教室,网络视频教育全面运用。

  开展丽水市教育信息中心及县(市、区)分中心建设。创新管理机制,依托运营商或我市高等院校信息技术力量管理教育信息中心。到2015年,丽水市教育信息中心将建设成为丽水市教育资源、教育管理、教育科研的信息中心。

  积极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在学校的建设和应用。到2015年,常驻人口在3万人以上的乡镇所在地中心小学、初中学校校园网建成IPV6网络平台,开展基于IPV6的教学和应用服务。积极探索与推进基于移动终端、3G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和下一代互联网的网络教学、虚拟实验、电子书包和移动学习等教学研究、应用和服务。

  加强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依托浙江省教育资源网,加强与丽水各高校、丽水市网络图书馆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加强本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含名师工作室资源库),基础教育资源库、中职教育特色课程资源库、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建立和完善教育数据统计与分析系统、基础教育学生学籍管理与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师资与科研管理系统、督导评估管理系统,电子政务系统、校园监控与应急指挥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教育管理信息平台,切实提升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能力。

  从政策保障、标准制定、经费支持等方面着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和应用,建设人人享有、人人利用、人人贡献的丽水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

  坚持全面提高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建立开放、多层次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培训体系,开展校长和教育管理人员、教育技术人员、教师等信息技术能力全员培训,培养一批信息技术骨干,促进其提升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共享能力、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能力、教育信息环境的管理与服务能力、教育教学软件的研制与开发能力。

  以促进教育思想、模式、内容、方法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科研和服务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到2015年,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90%以上的学校全面实行管理信息化;普通中小学校教师在浙江教育资源网上实名注册,能够通过网络获取各种资源并有效应用于日常教育教学,深入开展开放化、远程化和网络化教育教学,教育信息化成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学生的信息素养进一步提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以《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为指南,加强中小学专用教室的标准化建设,提高教学仪器的配备标准,在必配项目全面达标,实现高水平均衡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建设选配项目,打造一校一品。重视学生科学素质培养教育,提高中小学生实验技能,深化实验室数字化管理,充分发挥教学设备使用效益。

  加大图书经费投入,每年新增图书生均2册以上。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能多读书、读好书。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有效整合纸质图书和数字图书资源,积极探索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校园图书馆(室)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提高中小学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水平。开展中小学示范性图书馆(室)建设,提高中小学图书馆管理水平,发挥校园图书资源的使用效益,促进教育均衡和素质教育的开展。到2015年,实现办学规模在12班及以上的中小学图书馆(室)采编、检索、借阅、流通及资产的信息化管理。

  加强市、县、校三级教育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改造升级工程建设,到2015年,全市240多所农村薄弱学校实施标准化网络信息中心建设(见附表一、六)。

  为全市中小学配备多媒体设备3771套,更新多媒体904套,班级多媒体班套比达到1:1,城区学校的多媒体逐步实现升级改造(见附表二)。

  全市中小学建设标准计算机室778个,全市需增配计算机28360台,更新计算机10914台,实现师机比1:1,有效生机比5:1的目标,适应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和教育信息化的需要(见附表三、四)。

  加强区域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库建设,全面建立网络视频教研平台,扩大网络培训覆盖面,逐步形成有名师引领、骨干指导、全体参与的网络研修团队,开展网络听课、互动评课、远程协作等教学活动,在信息化环境下充分发挥专业教研活动优势。积极鼓励城乡学校开展网络结对活动,共享优质教学考研资源,积极争取省级财政补助的基础上,重点建成远程教育主播教室70个(见附表五)。

  以全市高中学科基地学科网站建设实践为基础,深入全面开展全市各学科网站建设活动,培养建设各学科网络教研团队。

  在全市实施中小学图书馆(室)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图书的采编、流通、文献检索、参考咨询、专题服务全面运用信息化管理。积极探索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校园图书馆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充分利用丽水市网络图书馆等社会资源,实现各类文献资源共享共用。到2015年底,全市高中段学校、城镇初中、实验小学和常驻人口在3万人以上的乡镇所在地中心小学、初中学校的图书馆达到省级图书装备标准,使学校图书馆(室)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见附表八)。

  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教育信息化专业队伍及应用能力建设、信息化工作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推进“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构建教育管理、教育应用于一体的网络信息平台。制定《丽水市“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评估方案》,到2015年,全市争创60所特色鲜明,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省、市级数字校园示范校”,引领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整体向前发展。

  个班以上学校专职信息技术人员配备达到教职工总人数2%至3%的比例,专职人员每年参加培训时间不少于48学时。加强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见附表七)。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是缩小城乡和区域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和公平的重要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地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明确任务,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加快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推广应用,促进信息化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协调发展。

  建立教育信息化组织保障体系。成立丽水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丽水市教育信息化办公室,挂靠在丽水市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制定丽水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政策、规章制度和标准;组织统筹全市教育信息化重大应用系统建设,明确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职能部门,统筹教育信息化在中小学校中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效益。各县(市、区)、各级各类学校都应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组,逐级建立“一把手”负责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决策机构;各级各类学校应建立与各县(市、区)教育技术中心对接的管理处室,负责学校信息化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效益。

  依托省市教育技术中心、高校信息化专家,组建丽水市教育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丽水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I类地区的财政全额补助。“十二五”期间,为确保丽水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六大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预计需投入资金5.31亿元。各县(市、区)要根据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编制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的建设、教育信息设施应用维护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方面工作的年度实施计划,并将所需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各级各类学校应确保公用经费的20%以上用于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管理、培训和维护;拓宽经费筹措渠道,积极鼓励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的校长队伍、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具有研发能力的骨干队伍和网络管理员专业队伍等“四支队伍”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发挥其学科引领作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要求,把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绩效作为教师考核、评优、晋升职务职称的内容之一。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先进评选活动,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规、政策,建立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制定全市教育系统统一的网络信息安全规章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加强信息内容管理和网络安全监控,全面实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等级保护制度、信息安全人员执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确保网络健康运行和信息的安全。

  各县(市、区)要根据省、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市、县(市、区)和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依据《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浙江省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和浙江省学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机制。

上一篇:5G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思路及相关产品选型方案
下一篇:中国校园网方案市场调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