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不少城市都陆续推行了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即把一个社区划分成若干网格,通过对社区的网格划分,使社区力量下沉,优化了管理流程,全面落实了网格员的每日巡访,真正承担起了了解社情民意、采集治理信息、服务社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等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
一是社区网格员人员不足。以笔者所在的江苏省某市辖区为例,从2011年招聘的网格员,每个社区3人,而社区网格大多在3~7个,人员先天不足,只能把社区其他工作人员充实到网格中,而社区其他工作人员都有本职工作,很多时间不能两头兼顾,导致下网格巡查不到位。网格员由于人少事多,待遇差,每月工资不到2000元,工作积极性不高,人员流失特别严重,现在大部分社区专职网格员只有一两人。
二是上级部门对网格化管理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往往是光有网格化的架构,对经费保障不关注,除了专职网格员的工资,无其他经费拨付,办公经费、活动经费都由社区支付,而社区办公活动经费也严重不足,导致很多工作开展浮在面上,网格员下沉网格不到位,很多老百姓的社情民意反映不上来。
三是职能部门热衷于网格化管理,发现问题时都交办社区交办网格,导致社区网格员苦不堪言。比如防违治违,社区网格员发现违建,制止不了上报后,城管执法部门反而交办街道,街道还是交办社区拆除。文明创建中,对小餐饮店整治,全由社区网格对所有餐饮店排查。其他如城市管理、市容秩序、住建、环保、安监、统计、民政、卫生,等几乎所有部门都是按照这种模式交办。这让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身心疲惫,基本上天天加班也应接不暇。社区人员网格员每日忙于行政事务,忙于各种检查,忙于准备台账,上报报表,真正每日走访网格的时间少得可怜。
建立社区事务准入机制,厘清政府与社区的职责边界,对当前社区事务进行梳理,不合理的行政审批、行政监管、政务服务等事务尽可能地进行协调剥离,对于委托社区协助完成的事项,严格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提供相应的工作经费和条件。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社区事务清单制度,有效防止政府职能部门把“权力下放”异化为“职责下放”,切实减轻社区和网格员负担。
进一步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整体联动。科学合理界定街道职能定位,提高街道公共服务、公共管理能力。设立街道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中心,街道承担开展公共服务、承接社会事务、受理居民诉求等职能,把现在社区办理的劳动就业,医保退管、民政残联、住房保障、计生卫生、财税目标、招商引资等工作全部收到街道处理,不再下放社区。进一步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功能,对各渠道发现的问题实行网络派单制度,逐步实现社区服务管理事项统一受理、分流办理、处置反馈、考核督办,形成区域实施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整体合力。
进一步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加强网格员业务培训,完善网格员选拔聘用、目标考核、管理使用等机制,建立动态化管理的网格员数据库。提升网格员基本待遇。推广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队伍中考核选拔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做法,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拓展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的职业发展空间,提升其工作积极性。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